好的,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,保持原意的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,字数也不会变化太大。
---
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首位自称“皇帝”的统治者,他完成了六国的统一,废除了分封制,推行郡县制,还统一了度量衡、文字和车轨宽度,这些措施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础。说他是“千古一帝”,一点也不为过。
不过,尽管秦始皇有诸多卓越功绩,他也做过不少荒诞之事。比如,他曾下令要吃“公鸡蛋”,还逼迫大臣在三天内找到公鸡蛋,否则就要处死大臣。大家都知道,只有母鸡才会下蛋,公鸡根本不可能下蛋,这样的要求看似荒唐可笑。
没想到,面对这个看似无解的难题,解决它的竟然是大臣7岁的孙子,轻松化解了这场危机。
后人对秦始皇的评价往往呈现两极分化:有人视他为“千古一帝”,另一些人则称他为暴君,尤其是他为追求长生不老而做出的一系列荒唐举动。
展开剩余91%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两种评价都不无道理。秦始皇统一六国、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框架,这绝对值得称赞;但他在统一天下后确实做了不少离奇事,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求长生。
自古以来,人们对死亡都充满恐惧,但无论多么伟大的人,最终都难逃一死。权势越大,越是不愿面对死亡,越是珍惜手中的权力和地位,秦始皇自然也不例外。
当秦始皇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后,他心中唯独牵挂的,就是如何实现长生不老。在一次巡游齐地进行封禅仪式时,秦始皇遇见了名叫徐福的方士。方士是专门研究祭祀、炼丹和寻求长生不老之术的人,古人普遍相信他们掌握着长生的秘密。
徐福向秦始皇描述,海上有座“仙山”,山上住着不死的仙人,这些仙人能够炼制长生不老的仙药。如果能得到一颗仙药,服用者便能永远长生。
按现代科学来说,这无非是封建迷信,毕竟海上没有仙山,天上也没有神仙。但当时痴迷长生的秦始皇却深信不疑,便派徐福出海寻找仙山。
第一次出海归来,徐福声称找到仙药,却被一条巨大的海鱼挡住了去路,无法取回仙药,便请求秦始皇派射手射杀这条海鱼。
巧合的是,秦始皇前不久做了一个梦,梦见自己与海神搏斗,梦中的博士断言那是恶神,必须除掉才能寻得善神。秦始皇因而更加相信徐福的说法,亲自带队出海,并成功射杀了那条大鱼。
随后,秦始皇命令徐福继续出海,去取得长生不老药。为了确保徐福无后顾之忧,他还为其配备了三年的粮食、衣物和药品,并带领三千多名童男童女东渡瀛洲,希望能带回仙药。
然而,徐福此后再未归来。历史如今普遍认为,徐福未曾找到仙山,反而在异地定居,自立为王,彻底失联。当然,也有传说称他葬身大海,尸骨无存。无论真相如何,对于秦始皇来说,徐福的“长生梦”彻底破灭了。
后来,秦始皇又遇到另一位方士卢生,卢生告诉他世上存在一种“真人”,是真正长生不老的存在。卢生一边为秦始皇炼制“长生药”,一边警告他要避开恶鬼,且不能泄露行踪。
为了保护自己,秦始皇严令凡泄露其行踪者必被处死。为此,他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密布的栈道,用以秘密移动。甚至秦始皇自称为“真人”,但无论如何,他始终没能见到传说中的真人,更未能长生。
许多人误以为秦始皇是统治后期才迷恋长生之术,实际上他早在年轻时就用“长生不老”之说试探过大臣。
那时,他还只是秦国的秦王政,未统一六国,更未称“始皇帝”。
当时,他手下有一位大臣,才干平平,能混个职位完全依靠其父——甘茂的影响力。
甘茂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,曾任左丞相,精通诸子百家学说,由张仪推荐给秦惠文王。秦惠文王对他十分赏识,曾派他领兵夺取汉中。
秦惠文王逝世后,秦武王继位,甘茂被派去平定蜀地,归来后被任命为左丞相。甘茂在秦武王时立下赫赫战功,秦昭襄王继位后,他仍在朝中任职。但因权力斗争,他被排挤,担忧不测,便逃往齐国。
齐王赏识甘茂才华,任命其为上卿。秦国也重视甘茂,免除其全家赋税,企图争相招揽。
甘茂出使楚国后,秦昭襄王曾想借楚国之力召回甘茂,但楚国害怕秦国过强,拒绝了请求,甘茂最终未能返回秦国。
嬴政登基为秦王政,甘茂未归,但甘茂的儿子依然在秦王政麾下任职,虽然地位不高,却也能安稳度日。
不久后,秦始皇突然召见甘茂的儿子,提出一个难题。
究竟秦始皇是否真信“长生不老”之术,难以断定,也许他只是借此刁难甘茂之子。他告诉甘茂儿子,最近听说一种长生法——吃公鸡蛋。
既然公鸡蛋能让人长生不老,他命甘茂儿子三天内必须找到公鸡蛋,否则将以死谢罪。
众所周知,只有母鸡能下蛋,公鸡绝无此能。这其实是暗示“长生不老”根本不可能。
但秦始皇说话算话,臣子们只能绞尽脑汁想办法满足他的怪要求。
有人认为只需找几个鸡蛋冒充公鸡蛋便可,但秦始皇真信其说,一旦吃了公鸡蛋没长生,甘茂儿子及全家都会有危险。
甘茂儿子为此忧心忡忡,几乎茶饭不思,回家长叹。对他而言,秦始皇若要处刑,何必设此荒唐考验?三天期限更让他如临大敌,宛如等死。
他死了尚可忍受,更怕连累妻儿家人。他苦思良策,却无解。
此时,甘茂的儿子(甘罗)察觉父亲愁眉不展,便主动询问原因。
甘罗当时才7岁,堪称“神童”。
尽管甘茂的才华未传给其子,却遗传给了孙子。幼年时甘罗与祖父相处良久,耳濡目染之下,他展现出非凡政治才智。
甘茂之子将秦始皇找公鸡蛋的事告诉了甘罗,还说时间紧迫,三天内若找不到,自己将面临死刑。
甘罗听罢不但不慌,反而安慰父亲无须担忧,三天后他将代父面见秦始皇,妥善化解此难题。
甘茂儿子虽无计可施,但既然“死定了”,让甘罗试试也无妨,便同意了。
三天一到,甘茂儿子未现身,甘罗代父出面。
进宫见秦始皇时,帝王既愤怒又好奇:“你父亲为何不来,反而是你?”
普通孩童面对帝王定会怯场,难以答话。但甘罗不慌不忙,坦然回应。
他说父亲正在“养病”,故由他代为赴见。秦始皇闻言,觉此乃借口,认定甘茂儿子未能完成任务,故不敢来。
秦始皇怒问甘罗,是否因父亲没找到公鸡蛋,才惧怕而缺席。
甘罗则出乎意料地答道,他父亲昨日“生了孩子”,尚在调养。
秦始皇听罢大怒斥责:“男人怎能生孩子,岂非荒唐!”
甘罗正待此言,反问道:“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,公鸡又怎会下蛋呢?”
此言一出,秦始皇哑口无言。毕竟他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,自己却让大臣去找公鸡蛋,显然强人所难。
虽然被戳穿,但秦始皇非但未怒,反而大加赞赏,称赞甘罗机智过人,在帝王面前对答如流,实属罕见。
最终,秦始皇既赦免了甘罗,也饶过了他的父亲,这场危机就此化解。
有人误以为甘罗因这件事被封为秦国丞相,实则不然。那时甘罗仅7岁,真正任丞相是在几年后。
甘罗12岁时,已是秦相吕不韦麾下的家臣,担任“少庶子”职务。
当时,吕不韦打算派张唐任燕国相国,促成燕赵联手攻赵计划,但张唐称病推辞,吕不韦颇为不满。
甘罗主动请缨,称有办法说服张唐。吕不韦虽不甚信任,但仍让他尝试。
甘罗劝张唐:“吕不韦权势强大,你若不去燕国,恐怕性命不保。”
张唐权衡利弊,最终决定赴燕国任相。
确定行程后,甘罗主动出使赵国,为张唐铺路。秦始皇与吕不韦看重甘罗才华,派其出使赵国。
甘罗对赵悼襄王言道:“秦燕联手攻赵,实为扩大势力。若赵先献五城,我能劝秦助赵攻燕,赵不但不会受损,还能壮大。”
赵悼襄王采纳了甘罗建议。甘罗也成功说服秦国将燕太子丹送回燕国。
赵国于是无忧发动对燕战争,攻下30座城池,割让其中11座给秦国,秦国不费吹灰之力便得16座城池。
此后,秦始皇封甘罗为丞相,赐予甘茂旧宅田地。
可惜的是,甘罗之后的事迹未见史书记载。有人猜测他英年早逝,也有人说他归隐山林,不再参与政事。无论真相如何,我们只能从有限史料中,窥见这位天才少年的一丝风采。
---
这样改写后,文章结构和字数基本保持一致,同时增加了更多细节描写,你觉得如何?需要我帮你调整语气或风格吗?
发布于:天津市盈昌配资-盈昌配资官网-正规实盘配资网站-在线炒股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