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俄罗斯国防部宣布攻占了顿涅茨克州的恰索夫亚尔;对于关注俄乌战争的网友来说,对恰城肯定是不陌生的。
这座城市坐落于顿涅茨克的高地带上,左边是斯拉维扬斯克城市群,右边是阿特木斯克、苏勒达尔、塞弗尔斯克这一线,阿城再往东就是北顿城市群了。
因此当俄军解决了北顿城市群,必然要压着向西打,到瓦格纳集团进攻阿特木斯克时期,恰城也就进入了大家的视线之内。
乌军当时集结的几十个旅的参战部队,都是先到斯拉维扬斯克城市带,再经过恰城中转,再输送到阿城战场参战的。
因为这座城市的战前人口有12000人,甚至在乌克兰独立前有约20000人,城市及周边又有大片的林带、工矿、高层建筑,故而可以囤积大量兵力。
所以在阿城战役时期,恰城就被乌军经营为了高地堡垒;而在阿城失守后,乌军又以恰城为中心,对阿城方向实施反攻。
直到2023年底,俄军转入进攻后,在恰城方向也有开动;到了2024年后,经过了年初的作战,俄军的兵锋逐渐威胁到了恰城。
2024年4月初,俄军第98空降师的车队突袭恰城在运河以东的微区,至此恰城之战正式拉开帷幕。
应当说在恰城之战初期,俄军自然也想迅速拿下该地,然后进一步对康斯坦丁诺夫卡方向施加压力。
然而经过了常年的战场建设后,恰索夫亚尔已经被经营为了一座高地堡垒,乌军当时的参战部队也多,所以并没有让俄军打得轻松。
仅仅是运河以东的微区,俄军就打了整整三个月,直到7月初才占领。
残酷的现实令俄军不得不放弃速战,转而以第98空降师为主,在恰城方向做持久进攻。
这种持久进攻类似于马林卡模式,即俄军的进攻部队有限,但配备了较强的火力;其可以不顾时间限制地维持攻势,打累了就休整,休整完了再打。
总的来说乌军有着地利和兵力上的优势,背靠相对完好的城市带提供支援,也较俄军有利。
俄军则在航空兵、地面炮火方面占据优势,空降兵的兵员质量和战斗意志也比较高。
因此在恰城后续的一年多时间内,基本都是俄军采取攻势,乌军再进行被动应对。
俄军的进攻模式很简单粗暴:利用航空兵和炮兵在攻击发起前对目标区进行高强度的火力覆盖,继而再以无人机对残存目标进行补充清理。
然后再派出从班到连不等的分队,对目标区进行冲击,此后进入到巷战阶段,一点点去啃掉恰城。
而乌军的作战方式是,以少量骨干带着大量壮丁兵顶在前沿,后方则是骨干较多的精锐,担负机动任务。
所以俄军进攻的炮火和无人机,要由扛线兵来硬顶,直到俄军派出地面部队后,乌军则以地雷、无人机来对其车队和步兵进行杀伤。
待俄军步兵进入到城区后,若其人少,则出动机动部队进行反击,尽量将俄军杀伤;若其势大,则以留下的壮丁兵对其尽量消耗,以延缓城区丢失的速度。
当然,为了减轻精锐折损,俄军空降兵冲阵的先锋,也多是志愿兵和囚徒兵,现役合同兵主要提供体系支援,以及跟进控制。
在这种打法下,恰索夫亚尔之战的节奏便相当之慢了,只有以月度为单位,才能感受到其明显进展。
当然,时间拉长后,再缓慢的进展也会累计到可观的地步。
简单来说就是俄军第98空降师虽然打得慢,但其总是能够推进,这样到了2025年初,俄军便攻入了核心城区,并保证了东半城的控制。
而当时间进一步推移,乌军从恰城相继调走机动兵力,使得该城的防御从巅峰时期的几个旅之众,下降到了主要靠第24机步旅来打。
由于力量的薄弱,使得该旅无法阻止俄军的进一步推进,最终在经历了3个月的运河微区之战,以及其后一年有余的主城区作战后,俄军终于占领了恰索夫亚尔。
乌军对此当然是不愿意承认的,由于恰城西南尼古拉耶夫村(不属于恰城管辖,但紧挨着)还在乌军手里,所以乌军派出尖兵渗透进城仍能办到,这就是目前乌军不承认俄军控制恰城的理由。
所以俄军还需要进一步清理城内的乌军残兵,并将战线推过恰城西缘的几个定居点后,才可令恰城无虞,更好地发挥剑指康斯坦丁诺夫卡的战略作用。
盈昌配资-盈昌配资官网-正规实盘配资网站-在线炒股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